索引号: | 000000000-2019-04570 | 发布机构: | |
发布日期: | 2019-08-16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主题分类: | 社会公益事业建设 | |
关键词: | |||
内容概述: | |||
时效: |
大兴安岭地区中小学生漠河研学实践活动:畅爽神州北极,感受壮美兴安
“中华北陲”石碑,位于北极村风景旅游区内,1997年6月建成,此景点已成游人合影留念的场所。
北极村景区雄居祖国的最北端,与俄罗斯隔黑龙江相望,素有“金鸡之冠”、“神州北极”和“不夜城”之美誉,是全国唯一观赏北极光和极昼极夜的最佳观测点。北极村景区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已晋升为全国5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景区。北极村景区古风纯朴,静谧清新,乡土气息浓郁,植被和生态环境保存完好。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金牌单位。
每餐前的感恩教育,成为研学实践活动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中国最北邮政局位于北极村内,现有邮政人员5人。原为漠河乡邮电局支局,始建于1953年11月。现如今,北极乡(北极村)交通、通讯畅通,来自祖国各地的游客,每到此地都要来邮政局,购买邮政纪念品,并在信封、明信片上盖上最北邮政局的邮章,其收藏价值和纪念意义倍增。
中国最北一家是中国纬度最北的一户人家,其房屋为“木刻楞”小木屋,“中国最北一家”由美国加州中国书画院院长杨墨纯题写,现已成为北极村一处颇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神州北极广场位于北极村景区黑龙江边,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广场中央立有标志性景观“神州北极”石碑,正面刻有雍正第九代孙爱新觉罗·启骧题写的“神州北极”四个大字。此碑也象征着中国大陆最北端的端点,形成了“南有天涯海角,北有神州北极”的对比。在此留影,是游人到达中国大陆最北端点的见证和标志。
神州北极沙洲在中国最北端,位于祖国版图的金鸡之冠上突起的最高部分。植物覆盖率达98%,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无任何污染,踏入岛上让人心旷神怡。神州北极沙洲内有金鸡之冠、北斗七星桩、北极定位广场、玄武广场、森林浴场、祈福神树、星座平台等特色景观。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最北点北望垭口广场。广场上建有北字雕塑,此雕塑字体取于清代书法家邓石如的小篆体“北”字,雕塑材质上乘青白玉石,呈三面合围状设计,具有全位“北”字视觉特点和效果。同时,基座上还刻有北极村至全国各省会、直辖市、行政区的距离和纬度。
北极文化园位于北极村东南侧,是一处北极民俗文化的大观园。设有北极民俗展览馆、知青纪念馆等,成为漠河接待中外游客、贵宾的首选场所。
陈列展览分为鲜卑文化、辽金文化、本土民俗文化三部分,将历史文献与文物遗迹相融合,展示文化特点,揭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深刻内涵,为当前及今后的建设发展提供精神粮食和力量源泉。
展示老漠河人爱国恋土、吃苦耐劳、乐观豪爽、诚信忠厚的美好品质,增加人们对神州北极和北疆人民的热爱之情。
大兴安岭知青馆占地面积约400余平方米,分为四个展厅,主要以大兴安岭开发初期为时代背景,通过陈列布展的形式,重点反映来自江、浙、沪一带的知识青年在大兴安岭那段“上山”的艰辛历程,是全区唯一一个以林业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知青馆。
北极哨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北极村边防某连队的中俄边境瞭望哨,它是中国最北部的一个瞭望哨。观光塔高53米,有观光电梯和高倍望远镜。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而且和俄罗斯村庄隔江相望。
李金镛祠堂始建于1998年,2007年重建,占地面积1698平方米。祠堂分为一座正堂和两座厢房,正堂背靠青山,庄严、肃穆,堂内陈列李金镛塑像、清政府有关老金钩金矿事宜的奏折及部分实体文本。东厢房为幕僚馆,陈列刻有协助李金镛创办和管理金矿的90余名幕僚的浮雕画;西厢房为功德馆,陈列了2000余件出土的采金工具和20余幅图片,讲述了李金镛为国为民、镇守边疆做出的卓越贡献。
北极星广场建于2002年6月,一年一度的北极光节、冰雪文化节、国际冰雪汽车越野拉力赛开幕仪式都在这里举行,北极星广场已成为漠河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位于153个台阶之上的北极星雕塑是漠河县的标志性建筑,名为腾飞。左面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天鹅,右面是一只引吭高歌的金鸡,意为漠河是“金鸡之冠、天鹅之首”,最顶端的星位北极星,意为漠河是祖国北陲的一颗璀璨明星。
1971年县城初建时,于县城中心保留一片原始森林,供游人观赏和净化城区大气,1983年辟为松苑公园,是全国极少的城内原始森林公园之一。1987年5·6大火时,松苑公园奇迹般的逃过火劫,人人称奇。
大兴安岭“5.6”火灾纪念馆,位于漠河市西林吉镇内,始建于1988年10月,每年接待游客数万人。2006年重新改扩建。重新改扩建的“5.6”火灾纪念馆占地面积2900平方米,展厅面积2260平方米,设有“烈火熔城”、“决战兴安岭”等12个展厅和1个结合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于一身的环幕影厅。采用图片、场景、雕塑、沙盘、环幕电影等多种展示手段,运用电子投影、幻影成像、模型互动等多种国内、国际先进技术,生动、系统、翔实地展示了“5.6”大火从起火、成灾、扑火、救灾、重建家园以及生态建设的全过程。1999年被团省委、文管会、民政厅命名为省级青少年教育基地,2003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级旅游景区。
研学实践活动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研学实践活动学生受益,家长认可,社会赞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