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00000-2019-03737 | 发布机构: | 地区行署林业和草原局 |
发布日期: | 2019-03-12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主题分类: | 应急管理 | |
关键词: | |||
内容概述: | |||
时效: |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林业有害生物2018年发生情况和2019年发生趋势预测
近日,大兴安岭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发布了《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林业有害生物2018年发生情况及2019年趋势预测》,系统总结2018年全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特点、成因,研判2019年发生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控对策。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2018年林业有害生物总计发生205.87万亩,与上一年度相比略有上升,上升幅度6.89%。具体表现为:松针红斑病、落叶松落叶病,大兴安岭北部、东部地区发生、危害较重,发生在密度较高、风透光较差的人工林内。舞毒蛾、天幕毛虫得到有效控制,较上一年发生面积大幅下降;稠李巢蛾危害有所减轻,呈下降趋势;落叶松鞘蛾在东北地区虫口密度连续两年呈上升趋势;樟子松梢斑螟局部地区危害依然较重。鼠害保持高发态势,占总计发生面积的63.71%,发生种类主要为棕背䶄、红背䶄。春季在气温较高的阳坡造林地和路旁有水源的樟子松大苗绿化带,发生期出现提前现象,导致危害期加长,对近年来的造林地造成严重威胁,新植林地和樟子松造林地受害较重。
针对严峻发生形势,我区上下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治,取得了显著防治成效。全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6‰以下,测报准确率为99.45﹪,成灾率为0,无公害作业面积44.23万亩,无公害防治率91.58%,种苗产地检疫率达100%,实现了预期管理目标。
预测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林业有害生物2019年发生面积为208.11万亩,同比上升1.09%。落叶松毛虫到了发生周期,在东、南部地区虫口密度增长速度较快,预测发生面积大幅增加,有成灾的可能性。
针对当前大兴安岭林业生物灾害高发频发态势和阶段性特征,建议:一是认真贯彻《国办》意见,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双线目标管理,加强目标管理考核,确保责任落到实处。二是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避免疫情信息迟报、虚报、瞒报现象发生。三是充分发挥护林员作用,逐步建立以护林员监测为基础的网格化监测平台,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疫情监测,鼓励社会公众提报疫情信息,拓宽疫情发现途径。四是利用无人机等监测手段,重点抓好鼠害、樟子松梢斑螟、落叶松毛虫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覆盖率,确保灾情及时发现、及时除治。五是做好危险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预案,适时有效开展防治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