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创业,松岭女工不让须眉争当“倌”
在松岭林业局,有几位女工成为转型创业中的佼佼者。日前,记者走进松岭林业局,近距离一睹她们“自强、自立、自信”的风采。
不走寻常路的“女马倌”
鞠艳华,两年前还是小扬气镇的低保户。从2011年开始,她搞起了养殖业,经过几年的艰苦打拼,她总结了一些养猪、养鸡的经验。2013年,鞠艳华却突然改变了养殖方向,改为养马。
按照传统的观念,养马大多数是男人做的事儿,听说鞠艳华要养马,邻居和朋友们都为她捏了把汗。说干就干,马就这样养起来了。鞠艳华告诉记者:“搞养殖首先要考虑销路,养马现在不用愁销路。”
鞠艳华算过一笔账:以现在38匹马的养殖规模计算,出栏时每匹马的养殖成本是几千元,如果卖马肉,一匹马就能卖1万多元。如果能将马卖到南方的马术俱乐部,一匹马大概能卖到三五万元。
鞠艳华自信地说:“养马很有发展前途。现在人们都不差钱,最需要的是健康,如果资金充足,我可以每年出栏100匹马。”
不信邪的“女羊倌”
在松岭林业局曾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松岭这个地方的草不行,不适合养羊。”55岁的退休女工夏淑清偏偏不信这个邪,非要把养羊这事儿做到底。
养羊初期,夏淑清把养羊场选在了绿水林场南线7.5公里处,经过3年多的实践,松岭的草不仅可以养羊,还能养出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的上乘肉羊。“松岭的草场面积大,五花草、小叶樟都是非常好的饲料,但草里面缺少某种元素,所以我们在饲养场内种植了胡萝卜等,每年秋天能收获5000多公斤,作为喂羊的补充饲料。我还会定期少量投放一些锌、硒和其他维生素,羊的营养需求就够了。”夏淑清向记者道出了她养羊秘诀。
谈到下一步规划,老夏说:“现在我家的绒山羊、小尾寒羊、蒙古羊有190多只。但是,蒙古羊繁殖率低,每胎才产1只羊羔,接下来打算让蒙古羊与其他羊杂交,提高产羔量,争取达到每胎两只以上的羊羔,这样养殖规模就会迅速扩大。”
不服输的“女猪倌”
在松岭林业局绿水林场43林班内,有一个专门养殖兴安黑猪的金岭牧业,负责人焦玉梅就是金岭牧业精明能干的“女猪倌”。
2012年,焦玉梅开始养猪,第一批猪仔买回来后不久,由于不懂防疫和管理,一夜之间死了10多只猪。“猪死了就找原因,我到处学习讨教、精心饲养、总结经验。母猪生仔的时候,我就一夜夜守护着,现在总算熬出个头了。”焦玉梅说。
谈起如何养猪、如何开拓市场、如何保持种群基因稳定,焦玉梅都说得头头是道。这里的黑猪全都是松辽黑猪,是我国北方优秀的瘦肉型猪,具有抗病力强、繁殖率高、肉质好等特点。养殖场跟东北农业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由东北农业大学提供场区规划、猪舍建设、饲养技术和疾病防疫等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养殖场定期为猪群抽血并送到专业实验室化验,保持基因稳定,淘汰病猪。
“现在人们的饮食观念已经由吃饱向吃好转变,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家的猪全部在野外放养,是名副其实的森林猪,猪肉品质绝对是第一流的,保证让人吃得放心、吃出健康。”焦玉梅介绍说。
几年来,焦玉梅凭着不服输的劲头,经营着拥有46头母猪和500多头森林猪的养猪场。“养猪行业投入大,风险高,但是,我会一直做下去。”焦玉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