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兴安岭北部林区以樟子松为砧木嫁接培育红松经济果林的可行性初探
刘国忠
图强林业局产业发展部
[摘要]
随着国家生态战略和二期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大兴安岭林业局集团公司从2014年4月1日起,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企业性质也由长期以来的经营性采伐向今后的建设生态林业,致富职工百姓转变。面对新的经营机制,大兴安岭地委提出了“把资源管起来,让百姓富起来”,发展林下经济,建设生态林业的发展战略。为此,调整传统的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建新的兴企富民产业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一实际,笔者根据大兴安岭北部林区樟子松资源丰富的实际情况,结合省内外几年来樟子松嫁接红松取得的成功经验,现就在大兴安岭北部林区进行以樟子松为砧木嫁接培育红松经济果林的可行性进行有益探讨,以期得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帮助,并希望能为今后的生产者提供鉴。
图为东京城林业局以樟子松为砧木嫁接培育的红松经济果
1、开展樟子松嫁接红松的目的和意义
1.1 通过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应用,把樟子松林改造成红松经济果林,改变了樟子松林单纯用材林的性质,可以实现前期采果,后期取材,林果双收的目的。
1.2 通过应用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培育红松经济果林,可以发挥樟子松树种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抗严寒、耐干旱、抗瘠薄的特点,提高红松树种的适应性和生长速度。
1.3 通过樟子松嫁接技术培育的红松经济果林,改变了红松树种的习性,可以改变红松树种对温度、土壤、水分的苛刻要求,提高了改良红松树种的适应性,扩大了红松树种的种植区域。
1.4 建设红松经济果林,变过去以采伐木材为主,为今后的采集红松果实为主,实现林果双收,符合国家建设生态林业的总体要求,是大兴安岭林区建设高效生态林业的有效途径。
1.5 大兴安岭北部林区樟子松资源丰富,嫁接技术简单易学,嫁接成本低,成活率高,见效快。在转岗职工承包的林地内进行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应用,培育红松经济果林,既可以提高林分质量,又可以提高经营者的经济效益。
2、外地进行樟子松嫁接红松的成功经验
2.1 成活率高。几年来,通过笔者对牡丹江林业科学研究院、东京城林业局林业部门在东京城林业局、东宁县、穆棱林业局、大庆市红旗林场、吉林省九台市等地进行的樟子松嫁接红松基地跟踪考察,发现通过嫁接红松的樟子松当年成活率达到90%左右,三年保存率在85%左右,与常规造林成活率基本相同。
2.2 适应性强。通过以樟子松为砧木嫁接的红松,有的种植在山脊,有的种植在阳坡,有的种植在阴坡,但全部长势良好,结实累累,无明显差异。改变了红松树种生长对土质环境需求的局限性,扩大了红松的种植区域。
2.3 结实早。通过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应用,缩短了红松的结实期。取100—120年盛果期红松枝穗嫁接到4—6年生的樟子松幼林上,嫁接成活后4--7年即可结果,7—12年进入盛果期,与不嫁接的红松相比,生长速度可提高1.5—2倍左右,结果期提前20年左右,经济果林与单纯樟子松或红松用材林相比,经济效益可提高15倍以上。通过嫁接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快速成林,提早开花结实的效果。
2.4 推广面广。笔者在东京城林业局乌洪国处了解到,经过近20年的努力,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已经成熟,正在被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采用。目前和他联系进行樟子松嫁接的订单供不应求。不但东北的黑、吉、辽各省都有嫁接需求,西部开展的防风固沙樟子松林也积极要求进行嫁接改良。
3、在大兴安岭北部林区开展樟子松嫁接红松的可行性
随着国家生态林业战略的实施和林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大兴安岭林区,应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全面发展的高效林业。高效林业强调投入上的目标性、管理上的集约性和产出上的高效性。相对而言,目前大兴安岭各地所有的樟子松林,虽然具有生态意义,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低,影响经营者的经济收入。如果将该林分改造为红松经济果林,既能美化生态环境,提高林分质量。又能增加职工收入,是林区建设生态林业,致富职工群众的重要举措。
随着林业科技不断进步,在大兴安岭林区引进推广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有了新的可能,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实际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无性系人工林已成为国际造林事业的高新技术,可以省去为培育林木良种而建立无性系种植园这种费时费钱的常规做法,大大缩短了林木良种的繁育时间,并保证优良遗传品质的纯度和质量,大幅度降低成本。嫁接是无性繁殖的主要方法之一,樟子松嫁红松接技术可以应用于培育红松无性系人工林。其次,天然红松林逐年减少,红松人工林只有少部分刚进入结实期,红松种子产量逐年下降,而国内外市场对红松种子需求日增,价格不断上扬。因此,培育红松果林已成为东北林业部门的共识。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同样可以应用于营造红松经济果林,樟子松是早期速生树种,抗性强,可以促进红松提早结实,并可在土壤瘠薄的向阳陡坡、沙地、碱地和红松自然分布区之外的寒温带以及樟子松资源丰富地区,通过樟子松嫁接营造红松果林。这对于改善我区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实现“建设生态林业,实现兴企富民”战略目标。大兴安岭北部林区由于多年采伐及森林火灾等因素,使之原来的林分结构发生了变化,目前,阔叶树种总量呈现上升趋势,当中不免存在一些病态树木,日后难以成材,因此,应该将其伐掉补植樟子松,为嫁接红松做准备,伐掉病态树木即为嫁接红松提供了生长空间,又能为发展林下经济(食用菌)提供生产原料。由此,使林分结构得到优化,森林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4、开展樟子松嫁接红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应该本着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大兴安岭农林科学院成立专家组,和牡丹江林业科学院、东京城的技术人员建立合作关系。在林管局所属林业局建立实验基地进行嫁接实验,待取得实际成果后在全区推广,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4.1 做好嫁接林地的调查与规划
做好适合嫁接林地的调查设计,编制林地的设计资料,确定防护林、花粉林、道路的位置及其走向,为开展嫁接提供可靠的数据。根据林分状况确定嫁接植株、行距及林分扶壮的方式方法。一般嫁接苗木株、行距为5×5m,嫁接前最好用红色油漆挂号,以方便嫁接工操作。(1)防护林的设计和营造:为使红松坚果丰产丰收,减少风害,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必须在主风方向设计防护林。(2)花粉林的设计和嫁接:红松坚果园结果初期往往缺少足够优质花粉,影响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很有必要在主风方向和果林四周专门嫁接优良授粉树,以保证林内有足够花粉。(3)道路设计:道路是坚果林内外联系的重要枢纽,具有运输、交通、防火、通风、排水的功能,应该有长远的打算。(4)红松果林嫁接嫁接前,先绘制嫁接施工配置图。雌、雄配置一般为4∶1、3∶1和2∶1,本文建议采用4∶1的雌雄配置。
4.2 嫁接前樟子松苗木扶壮
在改建果林前1~2年,必须进行扶壮经营。一是人工林嫁接,应在嫁接前1年定植嫁接苗木,确保嫁接苗木成活,避免当年造林造成的死苗、弱苗出现,影响嫁接质量。野生苗木嫁接场地要进行透光抚育、修枝和病、虫、鼠害的防治,特别要加强对樟子枯梢病、红斑病的防治,以达到预嫁接树茁壮生长,提高嫁接成活率。
4.3 准备充足的优良品种接穗
优良品种接穗是保障红松果林丰产、稳产的重要条件之一。必须应用经过品种鉴定的结实多且品质好的优良无性系的枝条作为接穗,千万不能随意用不良品种作为接穗。建议使用黑龙江省苇河林业局青山种子园培育的高产稳产型:124号、56号、117号;大果高产花粉树:52号、58号、118号、121号。这两种类型优良树种具有明显的表型特征。
4.4 科学嫁接
嫁接技术、嫁接时间关系到嫁接成败和嫁接成本。由于嫁接技术不过硬,影响嫁接的成活率、保存率;嫁接方法不同也影响接枝成活率和保存率。
嫁接时间可选在春季嫁接,建议采用春季树液流动时(5月1--15日)嫁接。嫁接时间过早则愈伤组织形成晚,成活率低;嫁接时间过晚,接枝的木质化程度不够,秋季新梢易受冻害。因此,要正确判断嫁接时间,一般经验是昼夜温度平均达8--10℃左右时为最佳嫁接时间。接穗采集与贮藏时间要短,建议在冬眠期采集,贮藏窖温度应保持在0~5℃,接穗要用冰雪埋上,达到保湿保鲜的目的。
嫁接方法:建议采用髓心形成层对接法,嫁接长度要大于10cm,接枝部位为中央领导枝的顶端和第1~3轮生枝的上端。为了保湿和防止晚霜冻坏顶芽,嫁接后应立即套上透气的白色塑料袋。
嫁接后期树木管理:在5月30日以后,接枝顶芽逐渐开始萌芽,应及时将塑料袋去掉,将接枝的砧木顶芽、侧芽剪掉,再用铅油涂抹伤口。6月10日—20日进行第1次松绑,死株将绑带完全解开。7月25日至7月31日进行第2次松绑,同时将所有的超过嫁接枝高度的轮生枝的顶、侧芽剪断。樟子松当年生枝条经剪断后,又长出很多不定芽,形成很多幼小枝条,应在秋季再剪砧1次,但不能将营养枝1次全部剪断,否则会影响接枝成活和越冬。
4.5 病虫害防治
嫁接林木应该按照营林病虫害防治规程进行病防工作,防治病虫鼠害发生。
综上所述,如果在大兴安岭北部林区营造樟子松人工林,培育天然樟子松幼林,引进推广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鼓励职工在承包林地内实施嫁接改良,培育红松经济果林,既可以提高我区生态林业建设水平,又能提高林分质量,增加经营者的经济效益。所以,此技术在大兴安岭北部林区应用是十分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