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返回首页 欢迎来到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 “全民创业”专题
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专栏>专题回顾>项目推介>详细内容

五味子栽培技术

来源: 发布时间:2014-11-11 16:13:41 浏览次数: 【字体:

 




  五味子栽培技术 

  五味子,别名北五味子。为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木质滕本。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此外,河北、内蒙古、山东、山西等省区亦产。吉林、辽宁所产者质量最佳,素有"辽五味"这称。以成熟果实入药。 
  (一)种类 当前没有栽培品,同属植物华中五味子也作五味子入药,商品称"南五味子",又称"西五味子",其果粒较小,肉较薄,品质差。产陕西、山西、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二)繁殖方法 野生五味子除种子繁殖外,主要靠地下横走茎繁殖。在人工栽培中,很多人进行了扦插,压条和种子繁殖的研究。其结果扦插压条虽然也能生根发育成植株,但生根困难,处理时要求条件不易掌握,均不如种子繁殖。种子繁殖方法简单易行,并能在短期内获得大量苗子。 
  1.种子的选择 五味子的种子最好在秋季收获期间进行生穗选,选留果粒大、均匀一致的果穗作种用,单独干燥和保管。干燥时切勿火烤、炕烘或锅炒。可晒干或阴干,放通风干燥处贮藏。 
  2.种子处理 
  (1)室外处理 于结冻前将选作种用的果实,用清水浸泡至果肉涨起时搓去果肉。五味子的秕粒很多。出种率60%左右,在搓果肉的同时可将浮在水面上的秕粒除掉。搓掉果肉后的种子再用清水浸泡5—7天,使种子充分吸水,每隔两天换一次水,在换水时还可清除一部分秕粒。浸泡后捞出控干与2—3倍于种子的湿砂混匀,放入室外准备好的深0.5米左右的坑中,上面覆盖10—15厘米的细土,再盖上柴草或草帘子,进行低温处理。翌年5—6月即可裂口播种。处理场地要选择高燥地点,以免水浸烂种。 
  (2)室内处理 2月下旬将种子移入室内清除果肉,拌上湿砂装入木箱进行砂藏处理,其温度可保持在5℃—15℃之间,翌春即可裂口播种。 
  (三)播种育苗 
  1.育苗田的选择 育苗田可选择肥沃的腐殖土或砂质壤土,也可选用老参地。育苗以床作为好,可根据不同土壤条件做床,低洼易涝,雨水多的地块可做成高床,床高15厘米左右。高燥干旱,雨水较少的地块可做成平床。不论哪种床都要有15厘米以上的疏松土层,床宽1.2米,长视地势而定。床土要耙细清除杂质,每平方米施腐熟厩肥5—10千克,与床土充分搅拌均匀,搂平床面即可播种。 
  2.播种时期和方法 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播种经过处理的种子,条播或撒播。条播行距10厘米,覆土1.5—3厘米。每平方米播种量30克左右。也可于8月上旬至9月上旬播种当年鲜籽,即选择当年成熟度一致,粒大而饱满的果粒,搓去果肉,用清水漂洗一下,控干后即可播种。 
  3.苗田管理 播种后搭1—1.5米高的棚架,上面用草帘或苇帘等遮荫,土壤干旱时浇水,使土壤湿度保持在30%—40%,待小苗长出2—3片真叶时可撤掉遮荫帘。并要经常队长昌,保持清洁,翌春即可移栽定植。 
  (四)移栽 
  1.选地 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林缘地或熟地,以腐殖土和砂质壤土为好,选好地,每公顷施基肥20—30吨,整平耙细备用。 
  2.移植 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移栽,行株距120厘米×50厘米,为使行株距均匀,可以拉绳定穴,在穴的位置上做一标志,然后挖成深30—35厘米、直径30厘米的穴,每穴栽一株。栽时要使根系舒展,防止窝根与倒根,栽后踏实,灌足水,待水渗完后用土封穴。15天后进行查苗,没成活的需进行补苗。 
  (五)田间管理 
  1.灌水施肥 五味子喜肥,生长期需要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栽植成活后,要经常藻水,保持土壤湿润,结冻前灌一次水,以利越冬。孕蕾开花结果期,除需要足够水分外,还需要大量养分。每年追肥1—2次,第一次在展叶期进行,第二次在开花后进行。一般每株可追施腐熟的农家肥料5—10千克。追施方法,可在距根部30—50厘米周围开15—20厘米深的环状沟,施入肥料后覆土。开沟时勿伤根系。 
  2.剪枝 五味子枝条春、夏、秋三季均可修剪。 
  (1)春剪 一般在枝条萌芽前进行。剪掉过密果枝和枯枝,剪后枝条疏密适度,互不干扰。 
  (2)夏剪 一般在5月上中旬至8月上中旬进行。主要剪掉基生枝、膛枝、重叠枝、病虫枝等。同时对过密的新生枝也需要进行疏剪或短截。夏剪进行得好,秋季可轻剪或不剪。 
  (3)秋剪 在落叶后进行。主要剪掉夏剪后的基生枝。 
  不论何时剪枝,都应选留2—3条营养枝,作为主枝,并引蔓上架。 
  3.搭架 移植后第二年即应搭架。可用水泥柱或角钢做立柱,用木杆或8号铁线在立柱上部拉一横线,每个主蔓处立一竹杆或木杆,竹杆高2.5—3米,直径1.5—5厘米,用绑线固定在横线上,然后引蔓上架,开始时可用强绑,之后即自然缠绕上架。 
  4.松土、除草 五味子生育期间要及时松土、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松土时要避免碰伤根系,在五味子基部做好树盘,便于灌水。 
  5.培土 入冬前在五味子基部培土,可以保护五味子安全越冬。 
  6.病害及其防治 
  (1)根腐病 5月上旬至8月上旬发病,开始时叶片萎蔫,根部与地面交接处变黑腐烂,根皮脱落,几天后病株死亡。防治方法: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土地种植;发病期用50%多菌灵500—1000倍液根际浇灌。 
  (2)叶枯病 5月下旬至7月上旬发病,先由叶尖或边缘干枯,逐渐扩大到整个叶面,干枯而脱落,随之果实萎缩,造成早期落果。发病初期可用50%托布津1000倍液和3%井冈霉素50ppm液交替喷雾。喷药次数可视病情确定。 
  (六)采收与加工 8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采收,随熟随采。采摘时要轻拿轻放,以保障商品质量。加工时可日晒或烘干。烘干时,开始时室温在60℃左右,当五味子达半干时将温度降到40℃—50℃,达到八成干时挪到室外日晒至全干,搓去果柄,挑出黑粒即可入库贮藏。 

  五味子播种育苗和移植 

  ⑴育苗田的选择 育苗田要选择疏松肥沃的腐殖土或砂质壤土,地势平坦向阳,排水良好并有灌溉条件的地块,进行翻耕,耙地同时施入农家肥,1-2吨/亩,再做成宽1-1.2米,高15厘米的畦床,搂平床面,即可播种。 

  ⑵播种时间与方法 一般都是春播,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播种经过处理的种子条播行距10-15厘米,沟深5-6厘米,每亩播量5-8公斤,覆土厚度2-4厘米,播后轻轻镇压并加盖覆盖物进行保湿保温。 

   ⑶苗田管理 播种后20-30天陆续出苗,当小苗出土50%-70%时,撤掉覆盖物,搭1-1.5米高的棚架,上面用草帘或苇帘等遮阳,土壤干旱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30%-40%,待小苗出苗高5-6厘米(2-4片真叶)时可撤掉遮阳帘,并按4-6厘米株距定苗,翌春即可移栽定植。 

  五味子移植 

   ⑴选地 五味子可以进行园田种植,也可进行林地的半野生种植。园田种植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林缘地或农田,以腐殖土和砂质壤土为好,选好地后,每亩施基肥2000-3000公斤,整平耙细备有。五味子林地半野生化种植,选择生长阔叶林或混交林,立木分布均匀受光面积大、时间长的阳坡,在林下稍加清理,将灌木或杂草清理掉,即可移栽。 

   ⑵移栽 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按行距1米,顺南北向,挖深、宽各30厘米的坑,施入适量的厩肥,按30厘米株距,把苗栽下,将根部舒展后填土踏实,浇透水。 

  五味子繁殖方式 

  五味子以种子繁殖为主,还可利用地下横走茎分株繁殖,或进行扦插、压条等无性繁殖方法进行繁殖,但无性繁殖除用根茎繁殖外,扦插、压条生根困难成活率低,处理时要求条件不易掌握,均不如种子繁殖,种子繁殖方法简单容易掌握,并能在短期内获得大量幼苗。 

  ⑴种子的选择 五味子的种子应在秋季收获期间进行穗选,选留果粒大,均匀一致的果穗作种用,单独干燥和管理。干燥时切勿火烤、炕烘花锅炒,可晒干或阴干,放通风干燥处贮藏。 

  ⑵种子处理 入冬后结冻将选好的五味子果实,用温水(15℃)浸泡1-2天,至果肉完全膨胀后,捞出搓去果肉,洗出种子淘汰秕粒,搓掉果肉的种子再用清水浸泡5-7天,使种子充分吸水,每隔两天换一次水,浸泡后捞出控干水分,与种子2-3倍的湿砂混匀,调节含水量在10%,然后装箱(袋)放在室内(5-15℃)或埋在室外0.5米深的坑中,上面盖在10-15厘米湿砂或细土,再盖上柴草或草帘子。处理场地要高燥,以免烂种。第二年5-6月份可有70%种子裂口,即可播种。 

  五味子人工栽培丰产秘诀 

  五味子人工栽培要想获得高产高效,必须首先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必须进行品种优选提纯和改良;二是需经一段驯化适应过程;三是强化修剪以调节和控制树势、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早在20多年前,我县就有不少农民先后尝试栽培五味子,最后都失败了。宽甸县五味子良种繁育基地从85年也开始搞试验,但前两次也没成功。93年他们总结了两次失败的原因,重新开始攻关试验。根据葡萄、梨等果树优良品种(系)间杂交(近交)易出现“后代超亲”的规律,首先对野生五味子进行品种优选提纯和驯化改良。主要做法是:在山上选一片野生五味子,当果实成熟时挑选果穗长、整齐、果粒大、紧凑、均匀,综合性状优良的植株做为育种亲木保留下来,而将其他劣质植株全部铲除。待翌年花期对保留下来的亲木树实施异株(花)授粉和交叉重复授粉等措施选育出优良种子。第二步是将获得的种子在露天平地里育成实生苗,然后再直接定植于平地里,在全光照条件下进行露天栽培训化,使其逐步适应高温干旱环境。该树结果后采收其种子育苗用于大面积新建商品园。用此办法培育出的优良品种,抗逆性显著增强,遇到高温干旱天气也不打蔫,半月不下雨照常生长。第三是注意修剪。在小苗定植的同时就低位剪除主干,以迫使幼苗尽快从基部萌发3—4条主蔓。此后现时本着“长放”与“短截”相结合的原则尽量轻剪,以便枝蔓迅速布满架面,扩大结果枝组,降低结果部位。 

  除上述三项关键措施外,他们还同时采取适当密植、树盘覆草、花期施硼、人工授粉等辅助措施,收到十分明显的效果。测算5年生结果园亩(667平方米)产为225公斤,6—7年生亩产稳定在240公斤,高于未经优选改良的野生品种3—4倍。 

  怎样给五味子剪枝 

  五味子人工栽培若想获得稳产丰产,剪枝是关键。笔者从1997年搞五味子人工栽培至今,在实践中总结出剪枝方法,今写出来,供农民朋友参考。 

  1、行向 五味子栽培的行向以南北走向为最佳,采光好、通风好,为稳产丰产打下基础。 

  2、定干 五味子幼苗在移栽的当年夏季生长比较旺盛,每株选留3—4个健壮侧蔓枝引蔓上杆,一株苗两根杆,每杆爬两个主蔓。将原实生苗主茎剪掉。当各主蔓枝长到50厘米长时,打顶尖定干,促使剪口下的枝芽长出幼枝(即短果枝,也叫副梢)。当幼枝长到30厘米长时选一条健壮枝不打顶尖做延长主蔓枝,其余副梢在20厘米处打尖,当年只打副梢的尖,延长枝不打尖至立秋。 

  3、搭架 辽五味是雌雄同株植物,雌花数量多少是产量高低的关键。在栽培管理中,通过修剪,改善架面的通风透光条件,能提高叶片光合效能,增加雌花数量,保证稳产丰产。剪枝,为稳产丰产搭好骨架。在早春树液流动前,将上年的各延长主蔓枝留30厘米长剪掉,各副梢缩至20厘米处,没有副梢的也要将延长主蔓枝在距地面50厘米处剪掉定干。当剪口下新发出的各副梢长至20厘米长时,选留一条副梢不打尖做延长枝,其余全在20厘米处打顶尖,促主蔓枝粗壮和副梢上的花芽饱满。当延长主蔓枝长至50厘米高时(含原来的30厘米),再次打尖,其余副梢再留30厘米长打尖,使营养集中到主蔓枝和各副梢,这样能提高雌花的数量,使花芽充分成熟饱满。第三次在立秋前后要见尖就打,促使枝条早日木质化以防霜害出现抽干枝。 

  4、循环更新 大量结果时,在早春树液流动前将各副梢(即结果短枝)全面缩至10—15厘米处。在开花结果时在基部和主蔓枝交汇处能发出新的短果枝,选留健壮位置好的做为下年的结果枝,其余的及时清除。来年剪枝时将旧结果枝剪掉,用新结果枝循环更新,以后基本全是这种剪法。另外,当主蔓枝爬过立杆不够高时枝条会坠落下来,要及时在立杆顶部10厘米处剪掉,防止“戴草帽”不利透光。 

  在夏季生长旺盛期,由地下茎钻出地面的幼苗要及时清除,防止和母枝竞争养分。在五味子植株的基部会发出大量的基生徒长枝,也要趁小清除。如近处缺苗,可选留一条健壮的引蔓上架。 

  各主蔓枝相互之间不要乱缠绕,副梢始终是副梢,不要变成主蔓枝上架,出现此情况要及时纠正。 

  五味子剪枝春夏秋都可修剪,而及时夏剪是三季的关键,没有夏剪,不仅稳产丰产谈不上,甚至见花不见果。如不夏剪,架面枝条竞争生长,繁乱,相互缠绕,过于繁茂,不利扬花受粉,产量逐年降低。 

  五味子的实用育苗技术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的浆果,适生区域广,南北皆宜,因主产于东北地区,故又常称北五味子,以果实入药,具有益气敛肺、滋肾温精、生津止渴之功效,药用价值及经济价值较高。近年来随着其加工、应用范围的扩大,国际贸易量连年增加,产品价值稳中有升,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生产中,五味子种苗十分紧缺,加快种苗生产迫在眉睫。苗木繁殖可用播种、扦插及压条繁殖,但生产上多以种子繁殖为主,根据本人育苗实践,现将育苗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一、采种及种子处理 

  当年8月中旬左右,选择粒大饱满成熟度(变红)基本一致的种子采摘,果粒用清水洗掉果肉,漂去秕粒后用0.1—0.3%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约一小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在室内阴干一周时间,每天翻动一次,后与3倍洁净的细沙混匀露藏至阴凉干燥。深度不超过40cm的坑内。如果种子较多,可在坑内每隔50cm用竹棍或玉米杆扎成捆做“排气孔”,沙子保持一定湿度(手握成团而不滴水为宜),上盖净沙20cm。贮藏过程每月检查2—3次,若发现种子霉变发热,应立即翻窑消毒或转点另藏。沙藏至翌年三月下旬,检查是否有种子裂口,若开始裂口可适当增大沙子含水量并上下翻动,若没有裂口,可用搭塑料拱棚的办法提高温度,当种子有三分之二裂口时,即可开始播种。 

  二、苗圃地选择及播种前准备 

  由于五味子种粒小,出苗难,故苗圃地宜选择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排灌良好、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地块,苗圃地应在土壤冻结前深翻,以利于疏松土壤,杀虫灭菌。在播种前约半个月,为防止发生苗木病虫害,结合整地每亩施入进口呋喃丹10公斤、多菌灵5公斤、复合肥10公斤,打碎土块,捡去所有杂草石块,耙平地块。 

  三、播种 

  待上述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可开始播种,通常采用高床育苗,床高20cm,床宽120—150cm,过道20—25cm,行距15cm,沟深约5cm,每亩用种量8—12公斤,覆土厚度均匀一致(约1.5—2cm),然后盖好草帘,浇足水,搭上遮阳网。 

  四、田间管理 

  当出苗率达到约三分之二时,揭去草帘,及时松土除草,锄草要做到“锄早、锄小、锄了”,同时为了防止苗木叶枯病,在苗木展叶后喷1:1:100波尔多液,每周喷一次,连喷2—3次,当幼苗长至5—6片叶子时,可将过密地块在阴雨天蘸浆移栽,并及时遮阳浇水。施肥主要用N肥进行叶面喷肥,浓度1—2%每半月一次,约喷施5—6次。当苗木长至约30cm高时,对生长过旺的苗木应及时摘心,促进苗木粗壮生长。立秋后气温逐渐降低,在阴雨天揭去遮阳网,同时停止施N肥,每隔7—10天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2—3次,促进苗木木质化。 

  五味子几种常见病害防治 

  五味子果腐病及防治 

  果实表面着生褐色或黑色小点,以后变黑。防治方法,用50%代森铵500-600倍液,每隔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 

  五味子根腐病及防治   

  多发生在5月上旬至8月上旬,发病后根部与在面接触处腐烂,根皮脱落,几天后植株死亡。防治方法:可用1:1:100波尔多液灌根。 

  五味子叶枯病及防治 

  多发生在5月下旬至7月中旬,病斑呈枯黄色。初期由叶尖开始发生,逐渐扩大蔓延,严重时全叶枯黄而死。高温多湿、通风不良时发病严重。防治方法:可用400-500倍代森锌和1500倍托布津喷雾,最好在发病前4月下旬,每周喷一次,连喷2-3次也可用波尔多液一天喷一次。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