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平菇又称侧耳、北风菌,是栽培广泛的食用菌。平菇的适应性很强,生长快,抗病性强,平菇栽培方法简单、生长期短、材料广、场地多样、成本低、产量高、见效快、可周年生产,经济效益较高。平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中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平菇的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平菇的药用价值也很高,长期食用平菇可防治肥胖症,及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平菇的栽培技术发展很快,室内、室外、楼房、阳台都可以栽培。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北方大棚平菇塑料袋高产栽培技术。
一、菌种的制作
1、容器的选用
在北方我们可以选用葡萄糖瓶子,因为它耐高压、透明,能够清楚的观察内部菌丝的生长情况,而且原料不用花钱,可以降低成本。我们将瓶子放在开水中煮一会儿,再将表面和内部用水涮一下,表面干净即可。洗完后将水控干留用。
2、玉米粒培养基的制作
首先选用新鲜、无虫害的玉米粒,用清水冲洗干净,捞去杂质,浸泡12小时左右,再用旺火煮沸,开锅后用小火再煮20-30分钟,把玉米粒充分煮透,达到胀而不破,切开无白芯。接着将煮好的玉米粒用水冷却后,沥水摊开,晾干表面水分。
3、分装。
接下来先把洗好的瓶子放在池子里,然后将玉米粒用手轻轻的装入瓶中,装满后,取出瓶子,放入清水中,用干净抹布将外壁及瓶口内侧擦干净,再塞好面塞儿。
4、灭菌。接下来就是灭菌了。装好的菌瓶,要尽快进行灭菌。把瓶子排放在高压锅里,在高压每平方厘米2公斤的压力下保持2小时,等温度自然降下后,才能打开锅取出来。取出来的菌瓶接下来就要放在接菌室里。在温度降到25摄氏度左右时,即可接种。
5、接种
接种时要在接种箱里进行,箱里要用高锰酸钾和甲醛熏蒸半个小时,在箱内先将原种用长柄镊子搅碎,在无菌条件下,打开菌瓶,均匀的倒入原种块,这里要求将原种块尽量倒在中心位置,然后再用棉塞塞好。
6、菌种培养
把接好的菌种放在培养室进行培养,培养室应卫生、清洁,保持通风良好,并配备调温设备,培养过程中要合理的摆放菌种,及时调整室内温度和湿度,温度保持在15-20摄氏度,湿度在65-70之间。定期检查菌种发酵情况。一般在适当温度25天就可以发满菌瓶,就可以使用了。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熟料菌袋的制作:
二、熟料菌袋的制作
1、原料的选用
主要原料为玉米芯。要将玉米芯用粉碎机粉成玉米粒大小。配方是选:粉好的玉米芯85公斤,麦麸子10公斤,玉米面5公斤,石灰3公斤,多菌灵0.2%。
2、拌料。
按照选定的培养基配方的比例,称取原料和清水在水泥地上搅拌,反复搅拌3-4次,使料的含水量要达到用手握住时有水渗出,但不滴为宜,然后堆成山形焖一天一夜就可以装袋了。
3、装袋。
栽培袋选用规格为25cm×50cm的塑料袋。用装袋机操作,要注意装料松紧一致、均匀。装好后可直接进行常压锅灭菌,灭菌时,锅里料的温度要达到100摄氏度,并保持此温度10个小时,然后停止加热,再利用余热焖8个小时出锅。出锅袋直接出到大棚里,就可以接种了。
4、接种。
先把菌种掰开蚕豆粒大小,放到盆里,然后把菌袋口解开,用手抓半把菌种放入袋口,也可以选用勺子类的工具作辅助,再将袋口膜收拢,封好袋口,按此方法再将另一端接上菌种,并封好袋口,这里要注意接菌时把菌种分布均匀。
5、发菌管理。
要将接好菌种的菌袋合理摆放堆码,适时进行倒袋、翻堆和通气增氧。一般每周要倒袋、翻堆一次,控制好发菌温度和环境。一般应该保持在18摄氏度左右。菌种接完后3—4天就可萌发封面,这时可以用大头针在两头各扎6-7个透气孔,经过30天左右,菌袋就可以发满了。
6、出菇。
接下来就是等待出菇了,在出菇的大棚里,地面上撒一层白灰,有利于清洁。排袋时要按单行排放菌袋,行的长度根据大棚而定,最高放7-8层,行与行相隔1米,为防止菌袋滑脱,要在菌袋底层靠走路的菌袋旁打安全桩,出菇菌袋排放完后,首先使菇棚内具备适宜出菇的环境条件,此时菇棚内不宜过暗,要给予一定的散射光照,保持空气新鲜,每天还要对大棚顶和空间袋上喷雾一次水,增加环境湿度,经过3-4天后,菌袋的两头有原基时,用刀片在有原基的地方划一个三角口,这时切勿对原基喷水,否则会造成大批蘑菇死亡,要停水两天,等进入珊瑚期后,应及时通风,让空气在昼夜24小时内都要形成对流,温度保持在15摄氏度到20摄氏度之间,经过3-4天菇体就可以长成了,采收了,一般可以采8潮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