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政府工作报告>详细内容

新林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文部门:新林区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2-25 17:05 浏览次数: 【字体:

新林区人民政府区长  戴学勇

2021年12月28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区第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地委、行署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围绕地委、行署“三年攻坚”目标、打好“七大攻坚战”、做好“双十”重点工作,有效夯实生态根基,加快转换发展动能,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全力提升民生福祉,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稳步发展。

——过去五年,区域经济稳中有进克服经济下行和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发展态势。预计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8亿元,同比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实现7400万元,同比增长10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759万元,完成计划的110%。五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3%,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9700万元,招商引资累计达到2.1亿元。

——过去五年,生态建设不断加强持续巩固停伐成果,造林、抚育、补植补造等森林经营26.14万公顷,林地面积、森林蓄积、覆盖率较2016年末分别增长2.8%、4.4%、2.6%。坚持地企同心、防扑一体、深度融合,连续17年实现“人为火不发生、雷击火不过夜”的森防目标。抵御了30年一遇大洪水,处置各类灾情32起,修复水毁道路、桥涵7处,妥善转移安置群众1971人,有效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全面打赢“碧水、蓝天、净土”三大保卫战,不断深化林草系统改革,建立林长制5项制度。112条河流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河湖“清四乱”做到全覆盖。淘汰改造燃煤小锅炉20台,连续两年全省区县级空气质量第一。

——过去的五年,各项改革成效显著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圆满收官,2020年7月,新林林业局正式挂牌,6个镇场全部分开,满分通过国家验收。政企融合更加紧密,坚持做到“一家人、一片林、一条心”,定期召开联合协商调度会,在防火、防疫、防汛、信访、巡视整改等方面健全完善融合发展机制。重点领域改革卓有成效,设置党政机构32个,精简事业机构9个、编制415个。“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取消无谓证明手续83项,优化公共服务事项176项,网上可办率提升到98%

——过去的五年,产业转型提质升级。壮大生态旅游业,打造了华罗庚纪念馆、老树根根雕艺术馆、大乌苏古树群、碧洲佛山等一系列景区景点,爱情坐标点景观提升工程一期已竣工,御龙山景区通过3A级评定,游客接待中心主体工程已完工。培育森林食药业,大一广公司林下资源精深加工建设项目制剂车间主体工程和1400吨冷库已建成,印象北极升规纳统填补了我区规上企业空白,回健酒业传统酱香型白酒生产项目已启动,达达香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地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绿色食品认证基地达到6个。强化绿色矿业,小柯勒河铜钼多金属矿普查项目被省厅评价为建厅以来两大找矿成果之一,大理岩矿开发项目已完成储量核实报告编制工作,碧洲矿泉水开发项目进入勘探阶段,460高地岩金矿项目由详查转为勘探。提升电商产业,依托电商孵化基地,孵化企业网红25个,累计实现电商交易总额5993万元,网红“大鹏在路上”粉丝已超过70万人。

——过去的五年,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争取到位国投项目17个、到位资金8700万元,纳入地区重点项目11个、完成投资1.2亿元。三供一业、体育场、档案馆维修、医院综合门诊楼改建等一批民生和基础设施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围绕优势产业谋划招商项目30余个,成功签约大兴安岭盛迦国际旅游文化有限公司御龙山景区建设、大一广林下资源精深加工、碧洲矿泉水开发和国电电力山东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光伏发电等7个项目,签约额7.4亿元“双寒”产业规划已完成,谋划寒地生物项目11个,寒地测试项目3个。

——过去的五年,民生福祉持续改善。连续五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些百姓关注的“三最”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疫情防控从严从细,投入500万元改造核酸实验室、医院发热门诊和集中隔离宾馆,累计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等应急演练20余次,接种疫苗32275剂次。保障能力不断加强,城镇新增就业4028人,安置公益性岗位3673人,解决陈欠独生子女费1828万元,发放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社会救助资金和社会福利资金共计8299.2万元,殡葬改革减免服务费74.1万元。城镇治理有序推进,新建社区多功能运动场3个,投资6968万元建设新林镇备用水源地,脱硫脱硝及在线监控投入运行,完成棚改配套、老旧小区改造、供热管网更新改造、南山公园维修亮化、广场地面及城镇道路修补,维修养护供水点10处,新建改建水冲式公共卫生间14个。教学环境逐步提升,投资225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新林一小风雨教室开工建设,录播教室投入使用,县管校聘”教育改革全面完成,166个省编名额实现竞聘上岗,翠岗小学完成撤并,本科进线率达到29.9%,重点中学进线率达34.9%。医疗条件明显提高,完成重症病房建设,新建医院综合门诊楼3300平方米,改造发热病区4300平方米,投入300万元购买CT一台,实现住院即时结算,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与哈医大二院建立远程医疗会诊,与亲和缘康养中心建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新模式。

——过去的五年,政府建设务实高效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建设廉洁、高效、法治、服务型政府。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贯彻党风廉政建设相关规定,严格执行“一岗双责”,不断加强警示教育,持续深化作风转变,落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4件,政协委员提案106件。圆满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成立行政复议局,建立多元化解机制,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30起,化解率达99.6%。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查处治安案件52起,查结扫黑除恶线索17条,打掉恶势力团伙、犯罪团伙各1个,判决12人,实现“六清”目标。治安环境持续向好,555个视频监控点安装630个摄像头,实现社区全覆盖,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6.9%。主动接访下访,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实现重要节点无越级访。坚持党管武装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广泛开展全民国防教育,认真做好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发放各类优抚补助金270.8万元。

五年来,我区先后获得国家级“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成功组织奖”“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平安区”等荣誉。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区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林业局同心同向、和衷共济的结果,是全区干部职工群众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加强社会治理、推进经济发展和工作落实方面还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在扩大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缩小资金缺口、改善基础设施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在思想观念、思维习惯、创新方式等方面还存在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情况。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二、今后五年总体思路和2022年工作安排

今后五年总体工作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地委“1273”战略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党建品牌为统领,以维护好生态安全为根本,以重点产业项目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顺应全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待为目标,以提升政治生态为保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加快推动林区转型振兴、创造新林人民更加美好生活不懈奋斗。

202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城镇居民收入增长6%以上。我们将按照地委、行署、区委总体发展部署,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突出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保资源优环境,着力夯实生态基础更实举措抓好森防。政企深度融合,坚持政企防火“三同”原则和指挥体系联合办公,全面巩固“防灭一体,协同作战”的良好格局,严格执行“三清单一承诺”“两书一函”,坚决打赢打好各个阶段战役,确保森防工作取得全胜。更大力度好资源。深入实施“林长制”,严厉打击毁林开垦、非法采砂、盗采黑土等违法行为,维护生物多样性,加快生态系统恢复。严格执行“河长制”,建立健全河流长效保洁管理机制,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管理。加快推进“田长制”,将耕地保护机制落实到位。三是更高标准守好环境狠抓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推进建成区外22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改造任务,巩固成果,防止反弹。加大空气、饮用水、土地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对供热站、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的日常监管。抓实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切实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政治责任。

兴产业抓发展,着力厚植经济优势。一是做大文旅业。G111国道为依托,整合全域旅游资源,重点打造塔源“森朴落”文化艺术服务中心、大乌苏彩虹桥、爱情坐标点景观提升(二期)及地标性建筑等项目。继续推进御龙山景区道路及游客服务中心室内装修工程建设。开发冰雪旅游项目,填补我区冬季旅游空白。将华罗庚情怀纪念馆、开发文化博物馆打造成展示新林精神的重要窗口。提升文旅活动内涵,举办全区综合性运动会、原创歌曲大赛、群众广场舞展演和美食节等活动,构建主客共享的文旅新空间。研发旅游产品,推广爱情坐标点LOGO、品牌IP和文创产品投入使用。二是做“双寒”产业。着力推进寒地生物产业,计划种植北药1万亩,打造大乌苏北药种植示范镇,养殖黑木耳、灵芝、蘑菇等400万袋;加快推进大一广公司林下资源精深加工项目建设,明年10月末完成提取车间、办公楼等工程并正式投产;积极推进回健酒业传统酱香型白酒生产项目,明年5月底投产运营;支持推进鹿大师保健酒项目,加大营销力度,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鼓励引导印象北极公司偃松籽精深加工项目,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着力推进寒地测试产业,以新林、塔源、翠岗为重点,以寒地汽车测试产业为核心,打造重型车辆、越野车拉力赛和汽车沙石路寒地测试基地。是做实绿色矿业。加快办理大理岩采矿权挂牌出让手续,力争碧洲矿泉水项目明年开工建设,积极推进云岭、中兴两家矿业恢复生产,加快小柯勒河铜钼多金属矿、460高地岩金矿勘查进度,力争尽快达到开发条件。是做电商产业。依托电商孵化基地,引导网红团队向文化旅游、生态食品等产业聚焦发力。推动森源、山妞、岭上臻选等网店扩大销售规模,培养“大鹏在路上”等电商从业者多模式布局,提升品牌效应。支持郑州文化艺术品拍卖交易中心在我区建设电商平台项目,助推电商产业做大做强。

谋项目抓招商,着力拓展合作空间是精心谋项目。围绕资源禀赋,立足比较优势,深研国家、省地政策,积极谋划储备项目。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尽快提高储备项目、申报项目成熟度。2022年初步谋划推进项目9个,项目总投资2.4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2亿元。开展务实招商紧盯招商线索,主动出击,与目标企业精准对接。充分利用好进博会、绿博会、哈洽会等大型展会平台,寻找商机,提高招商成功率。对正在洽谈的上海动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华夏久康集团、鑫和木业公司等8个项目进行再跟进,千方百计实现签约落地。三是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简化审批办理流程,提供“店小二”“保姆式”服务。深入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帮助招商企业解决项目难题,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发挥“两微一端”、政府网站等公共媒介作用,宣传推介我区产业战略定位、发展商机和政策环境,促进企业投资便利化。

民生增福祉,着力提升幸福指数。一是抓疫情防控慎终如始。深入开展“百日平安守护行动”,压实四方责任,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全力以赴推进疫苗接种,坚持条、块、面协作,做到应接尽接,加快构建全民免疫屏障。二是抓城镇建设精益求精有序推进城市更新行动,重点推进铁路平房家属区、污水处理厂、排水管网改造及全民健身中心、学校场地塑化等项目建设,深入推进新兴公路改扩建工程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建设项目。推进城镇美化亮化,维修原林园栈道,打造新林镇开发建设纪念碑、南山公园、主街楼房墙体等亮化景观。三是抓民生实事一心一意。加快推进就业创业,确保2022年实现新增就业、再就业44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不断优化教育环境,逐步补齐义务教育短板,积极落实“双减”政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到减负不减质。继续提升医疗水平,积极申报疾控中心改造和医院传染病区建设项目,强化“十八类”医疗质量管理,加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力度,推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融合。切实推动“双拥”工作,认真落实优抚政策,推进全国示范性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深化新一轮殡葬改革,增添新建殡仪馆内部服务设施,提升殡葬服务质量。是抓安全稳定不遗余力。强化救援队伍和应急力量,提高物资储备能力,完善应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十查十治”,突出抓好冬季供热、道路交通、城镇消防等重点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有效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打击违法犯罪,坚持扫黑除恶常态化,深化反邪教、反恐怖斗争。不断提升禁毒宣传教育影响力,坚决遏制毒品传入我区。坚持依法治访,落实包保责任,有效化解信访矛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强法治转作风,着力加强自身建设。一是坚持政治引领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持续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准确把握上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地新思想新要求,不断提升解决问题和服务群众的能力。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坚决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二是坚持依法行政制发“八五”普法规划,加强《统计法》《预算法》《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学习。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进三项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团”作用,提高行政复议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建立“两所”联动协调机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确保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三是坚持深化改革谋划好国有林区改革后半篇文章,持续深化地企融合,不断增强发展合力。深入推进政府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树立节约意识、成本意识、责任意识,把精细化管理运用到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改善民生等工作中。坚持“无预算不支出”“有预算不超支”原则,实施项目规范化管理,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整合人力资源,建立共享平台,将优势力量释放到最需要的岗位。四是坚持从严治政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八项规定”,严防“四风”问题反弹,持续净化优化政治生态。加强干部廉洁教育,加大风险防控和审计监督力度,着力做好预算执行、经济责任、民生专项等领域审计工作,确保权力规范运行。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同志们,新征程任重道远,新使命催人奋进。我们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地委、行署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保持奔跑的姿态、决战的状态、必胜的心态,担当实干,奋勇争先,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终审:平台超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