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文件
关于拟申报第一届全国优秀国土空间规划奖成果《大兴安岭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
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届全国优秀国土空间规划奖评选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5]1973号)文件要求,现对参与申报的项目进行公示。
公示日期为2025年10月11日-10月16日。
公示期内,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实名反映。异议材料应表明真实身份、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和联系方式,并签署真实姓名,凡匿名、冒名和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通讯地址: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东五道街87号
联系电话:0457-2120607
联系邮箱:dxaldqzrzyj@163.com
附件:《大兴安岭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材料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自然资源局
2025年10月10日
附表:
表1.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
大兴安岭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
||||
项目类型 |
R总体规划 □详细规划 □相关专项规划 □规划管理创新实践 □规划数智化与技术创新实践 □规划理论和学科建设创新实践 |
||||
推荐单位 |
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
||||
主要完成 单位 (按先后顺序填写,总数不超过5家) |
排名 |
单位名称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
||
1 |
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
91230100414005784B |
|||
2 |
|
|
|||
3 |
|
|
|||
4 |
|
|
|||
5 |
|
|
|||
主要完成人 (按先后顺序填写) |
孙英博、刘东亮、邵凯、邹永东、杨晓晨、贾珊珊、李铭、舒璐璐、赵丽晔、王志强、孙坤、原帅、刘春阳、王艳秋、张宇 |
||||
申报单位 |
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
||||
申报单位 类型 |
R企事业单位 □高校和科研机构 □有关政府部门 □其他 |
||||
申报单位 的规划编制资质情况 |
R城乡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单位甲级资质 □城乡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单位乙级资质 □无 |
||||
申报单位 通信地址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83号 |
||||
联系人 |
邵凯 |
手机 |
13895717986 |
||
电子邮箱 |
3082043415@qq.com |
||||
任务来源是否为政府项目 |
R是 □否 |
||||
项目起止时间 |
2020年12月1日起至2024年5月30日 |
||||
审批部门/ 组织验收单位 |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
R批复(规划类)时间 □验收(非规划类)时间 |
2024年5月22日 |
||
是否为 境外项目 |
□是 R否 (境外项目需填报“表6.境外项目上级主管部门或业主评价证明”) |
||||
申报单位 (盖章) |
本单位承诺所提供的申报材料真实准确,且不存在任何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如有不符,本单位愿意承担相关后果。 |
||||
项目委托 单位 (盖章) |
委托单位名称(盖章):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自然资源局 |
||||
推荐单位 (盖章) |
同意推荐。
推荐单位名称(盖章):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
表2.项目介绍
填报说明: 为贯彻国家和黑龙江省战略部署,落实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展要求,建立和完善大兴安岭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升空间治理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特编制《大兴安岭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并于2024年5月取得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审查批准。 1.地区概况 大兴安岭地区是中国最北、纬度最高的边境地区,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其行政区划横跨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两个省区,其下辖的加格达奇区、松岭区地权属内蒙古自治区,归黑龙江省管辖。 全地区是黑龙江省唯一没有设市建制的地级行政区,没有中心城区层级,行署驻地为加格达奇区。 大兴安岭是中国重点国有林区和天然林区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区和仅存的寒温带生物基因库。大兴安岭地区生态环境优越,具有众多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达76.91%,是我国重要的碳汇区,也是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和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 大兴安岭古称大鲜卑山,是中华古文明发祥地之一,是少数民族鄂伦春族的世居地。地区文化多元,以鲜卑、驿站、采金文化为主的历史文化,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族少数民族文化和林区开发文化独树一帜,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还衍生出独特的北极文化、界江文化、冰雪文化等。 2.规划思路 《规划》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和“写好林区转型发展新篇章、让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实国家生态安全、国防安全、沿边开发开放、东北振兴等国省战略的部署,基于地区的发展特征,识别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存在问题和短板,明确国土空间目标定位和发展战略;在统筹划定落实“三区三线”的基础上,落实细化地区主体功能,合理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围绕农业、生态、城镇三大空间的布局优化、地区特色空间的彰显、城乡支撑体系的完善、区域的协调发展,以及规划实施保障等方面,提出空间保障和具体部署等。 3.规划亮点与创新点 《规划》在完成各项内容编制基础上,针对大兴安岭地区的现状特征,提炼出如下规划亮点与特色: (1)依托资源本底,科学确定区域发展定位 《规划》贯彻国家“双碳”目标,聚焦国家生态安全的重点任务,凸显大兴安岭在生态功能上不可或缺的地位,以“神州北极,华夏净土,浩瀚林海,大美兴安”为发展愿景,着力把大兴安岭地区建设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经济先行区、落实“双碳”战略先行区、生态林城样板区、文化荟萃的特色魅力区。 (2)落实国家生态格局责任担当,全面筑牢国家最北生态安全屏障 《规划》以筑牢我国最北生态屏障为目标,结合地区的自然山水格局,提出构建以大兴安岭主脉、伊勒呼里山支脉为依托,以黑龙江、嫩江流域为脉络的“两山两水多网络”的生态保护格局。针对大兴安地区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和类型齐全的自然公园体系,以及独特的寒温带生物基因库,提出构建以大兴安岭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并针对地区资源禀赋,有针对性的提出支持国家储备林基地空间布局、推动寒温带种子基因库布局等措施,助力国家木材后备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和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建设。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要重点保护动物迁徙廊道、水产种质资源繁育区,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分布地加强科学管控。 (3)传承民族特色,彰显地域特色 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推动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单元保护,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及民族特色村镇保护发展,加强以鄂伦春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完善历史文化保护格局,构建以“黄金之路文化带、开发之路文化带,驿道、边境历史文化板块,鲜卑、森工历史文化板块”为主的“两带、两板块、多点”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4)塑造凸显“绿色”城乡风貌分区 彰显“一岭一脉、两江八河、山环水绕、林海交织”的自然山水格局,加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要素的保护与挖掘,依托大兴安岭地区极北、冰雪等特色资源,塑造“两核一廊三轴带四大分区”的城乡风貌格局,绘就“绿水青山极寒地,林海江河绘兴安”的画卷。 (5)构建“文旅融合”特色旅游空间 深度挖掘、整合森林、湿地、冰雪、人文等特色资源,打响“神州北极·大美兴安”旅游品牌,构建“以北极镇为旅游核心,东北边境国家旅游风景道、大兴安岭国家旅游风景道、林海天路旅游风景道为依托”的“一核三线五区”的旅游空间布局。依托各区域旅游资源特色,差异化打造“北部大北极、南部生态湿地、西部森林冰雪、东部界江驿站、中部浪漫林海”五大旅游区。 (6)建设“亲山融水”绿道网络 落实省级规划对城乡绿道建设的要求,尊重生态本底,依托现有道路串联重要旅游节点,建设山山、山水、山城之间慢行网络互联互通的绿道网络。以加格达奇和漠河中心城区为都市绿道核心,以沿黑龙江右岸的滨江慢行绿道环线为骨架,构筑“一环一带两心·三廊七节点”的绿道网结构,建设三级绿道配套服务体系。
|
关联稿件:
终审:宋秀华
复审:张兴仁
初审:杨晓晨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